• 肺癌義診計劃

     

    申請日期: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
    名額:每月10位(額滿即止)
    對象:新確診的肺癌病人

    broken image

    肺癌概況

    肺癌是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,每年新症超過4,000宗。2017年全港有3,890人死於肺癌,佔所有因癌症死亡的人27.1%,高踞本港致命腫瘤的首位。由1981年至2017年,本港每年死於肺癌的人數,雖間中有輕微下跌,但大致呈上升趨勢,從每年約2,000人,增加至每年約4,000人。

    患上肺癌的存活率,因診斷及治療時間而異。美國一項調查顯示,患者若能在肺癌第一期時發現,並及早接受治療,未來5年的存活率可達50%,但若在肺癌發展至第三期時才發現,未來5年的存活率便會降至約15%。

    一般而言,肺癌對男性構成較大威脅。以每十萬人計算,2017年男性患肺癌的死亡率為76.5,女性死亡率則為32.4,相差超過一倍。若以年齡劃分,男女患肺癌的死亡率均由40歲起上升,當中男性的增幅比女性更高,85歲以後,男女的死亡率同樣相差超過1倍。

    broken image

    肺癌的症狀

    broken image

    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,但隨著病情惡化,周遭的組織會受到破壞,產生各種病徵,包括氣喘、持續咳嗽、痰中有血、聲音沙啞、吞嚥困難、深呼吸時感到肺部疼痛、胸肺反覆受感染或久未痊癒等。患者亦有可能出現食慾不振、體重下降及容易疲倦,雖然並非出現在呼吸系統,卻都是肺癌的症狀。

    然而,癌細胞有機會在體內擴散,屆時患者除了上述病徵外,還可能出現頸部淋巴核腫脹、腹脹、骨痛、頭痛,或者頸、面及手部腫脹;嚴重者甚至出現局部腦癇或半身不遂。因此,一旦發現身體有上述病徵,應盡早求醫,診斷是否患有肺癌。

    肺癌的風險因素

    患有肺癌的風險,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:

    broken image

     

    • 吸煙習慣
      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,吸煙人士患上肺癌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0倍。吸煙人士當中,約10%都會患上肺癌;而男性肺癌患者當中,則有約90%是煙民。
    • 吸入二手煙
      除自身的吸煙習慣外,二手煙也是肺癌的元兇之一,長期吸食二手煙的人患有肺癌的風險,比普通人高出兩倍以上。
    • 吸入化學物料
      長期曝露於某些化學品或建築物料,如石棉、鎳、鈾等,或者吸入大量廚房油煙、燃燒香燭的煙霧或累積在建築物的氡氣〔註1〕,都有機會導致肺癌。
    • 不良飲食習慣
      長期缺乏進食新鮮蔬菜、水果和其他含有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,以及經常進食經燒烤或醃製的食物,都是引致肺癌的原因。
    • 家族遺傳
      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,患者家中的父母或兄弟姊妹同樣患有肺癌的風險較其他人高。

    針對以上各種引致肺癌的原因,預防肺癌的方法有很多,例如從未吸煙的人應該拒絕染上不良嗜好,而已經有吸煙習慣的人則應該從速戒煙;同時應勸籲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戒煙,或者減少前往酒吧等較多人吸煙的地方,避免吸食二手煙。至於有害物質方面,員工在工作場所應該遵守安全指引,例如配戴具保護功能的口罩,亦應定期檢查家中的氡氣是否超標。另外,如果從飲食習慣著手,可多吃大量蔬果,但避免服用過多維他命丸,以免對身體引致反效果。

    肺癌檢查及診斷方法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治療肺癌的方法主要有三種,包括外科手術、放射治療、化學治療及其他紓緩症狀的方法。這些方法可以單獨或合併使用,視乎患者的情況。

    • 外科手術
      手術可以用來切除一片肺葉、兩片肺葉,甚至整邊肺部,視乎病情。手術過程需要打開胸腔,但為了縮小切口和疤痕,並減少患者手術後的痛楚,醫生可利用內窺鏡軟管伸入胸腔,觀看螢幕來施手術。手術完成之後,患者一般需要數星期至數個月時間康復。即使有可能切除一邊肺部,患者依然可以正常呼吸,不過可能在手術後頭幾天無法進食,需要由靜脈注入養分,同時在胸腔側邊、兩條肋骨之間插管,幫助排液。
    • 化學治療
      簡稱「化療」,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,讓藥物沿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位,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及分裂,使其無法增長,自然死亡。治療一般以三星期為一個週期,當中有兩至三個星期時間休息,惟治療次數則取決於患者的病情及對藥物的反應。患者在治療後可能出現各種副作用,例如脫髮、嘔吐、腹瀉、口腔黏膜潰瘍、食慾不振等,也有可能因紅血球數量下降而感到疲倦。
    • 放射治療
      俗稱「電療」,以高能量射線照射腫瘤,殺死癌細胞,可單獨使用,或在手術後用作清除遺漏的癌細胞。治療分為體外及體內,前者運用大型儀器照射,一般為期7個星期,通常每週5次;後者則將低度放射物入腫瘤部位,讓射線持續並近距離攻擊腫瘤。

    患者初次應診時,可能需要照X光,或兼用電腦掃描儀攝取癌腫部位的照片,以選定射線進入皮膚的靶點和角度,然後治療師或會在

    患者的皮膚,劃上臨時的小印記,其後每次治療都會用到,完成療程後即可擦掉。

     

    患者接受治療後,可能出現疲倦、脫髮、嘔吐等情況;在治療後數月甚至數年後,患者亦有可能出現吞嚥困難、容易氣哽、胸骨變幼等

    問題,應盡早求醫,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。

    • 標靶治療
      專為個別種類癌腫細胞特徵而設計的藥物,副作用比傳統化療少,亦較少影響骨髓造血細胞或免疫系統,適合用於某特定類型的後期肺癌病人。
    • 射頻燒灼術
      患者須接受局部及全身麻醉,然後醫生會利用電腦掃描影像定位,將帶有無線電波的手術針,插入肺部內的癌腫,燒灼癌細胞。
    • 冷凍手術
      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後,醫生會借助支氣管鏡定位,將冷凍探頭伸到腫瘤附近,並於探頭注入低於攝氏零下200度的液態氮。主要用於堵塞肺氣管的小癌腫,次數不限,萬一癌腫復發,亦可再次使用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